实验室通过展开多种形式的开放交流活动向公众宣传科学、普及科学,使更多青少年能近距离接触到生命科学,激发出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011-2015年期间,本实验室累计接待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及其他人员近400人次。实验室通过座谈会、科普讲座、专题报告的形式与来实验室的大、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共同探讨科学话题,专业技术人员带领大家参观实验仪器,并用实例演示各种实验现象。

       2012年开始,实验室人员龚海鹏、戚益军、杨雪瑞、鲁志等在“高中生进实验室项目”,“高中生物教师培训班”,中学生“英才计划”等活动中均有授课,向学生和中学老师们介绍生命科学的奥妙。

       为积极推进国际间的科普活动交流,20158月,鲁志实验室对得到Intel ISEF(International Science Engineering Fair) 顶级奖项的6名高中生开放参观,并与实验室成员相互分享科研经验,这些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参与人员收益颇多。

       本实验室成员2015年参加了多项向北京各大医院进行大数据技术宣传的活动。张学工和邓海腾多次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开展讲座和科研研讨会。邓海腾到长庚医院,朝阳医院和阜外医院进行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讲座和研讨,为开展精准医学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邓海腾翻译了凯瑟琳·哈蒙写得斯坦曼的抗癌传奇,发表在《环球科学》2012年第236-41页,通过邓海腾以前的同事Steinman的事迹,为肿瘤的免疫治疗进行了科学普及。鲁志课题组通过撰写科普性文章发表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上,回顾了非编码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包括它们的研究历程、基本特点、与疾病的关系,有助于大众对非编码RNA的入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