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29日、30日,第十五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687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为期两天,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孟安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敏敏两位特邀嘉宾作报告,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清华大学药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及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的本科生作口头报告和科学墙报展示。
出席论坛的嘉宾还有: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时松海,党委书记吴畏,副院长欧光朔、刘栋,药学院院长钱锋、副院长陈立功,医学院副院长李海涛等。来自三个学院的300余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部分参会师生合影
29日上午,时松海致开幕词。他表示,博士生论坛是生医药三个学院最高层次的博士生科研成果的展示,是一场积极的、活跃的、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是彰显科研水平、展示师生面貌、发出清华声音的最好平台之一。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科研热情,提高科研动力,促进师生交流。他希望更多的实验室和同学能够参与进来,也希望博士生论坛未来能够越办越好,质量越来越高。
时松海老师致开幕词
29日上午,孟安明作了题为“母源因子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的报告。孟安明和他的科研团队主要利用斑马鱼为模式系统,研究脊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本次报告中,他向与会人员阐述了母源因子在早期胚胎发育时营养供给、极性确定等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核孔蛋白和核孔复合物在合子基因组激活方面的重要调控作用。
孟安明院士作报告
时松海老师向孟安明院士赠送纪念品
30日下午,罗敏敏作了题为“解析脑奖赏系统”的报告。罗敏敏领导的研究团队以转基因小鼠为模型,始终致力于决策奖惩相关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罗敏敏以生活中的小故事为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奖赏系统在生物体中的普遍性。接着,他阐明了奖赏的三个主要心理学特点:动机,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促进学习。他还指出,主要的精神疾病都和奖赏处理障碍有关,这也是研究奖赏系统的重要意义所在。最后,罗敏敏介绍了奖赏与惩罚行为、奖赏贬值以及相应的神经环路机制中与五羟色胺相关的研究工作。罗敏敏生动的讲述方式和精彩的报告内容收获了热烈的反响。
罗敏敏教授作报告
钱锋老师向罗敏敏教授赠送纪念品
本届博论中,共有39位同学进行了学术报告,展出了48份科学墙报,内容涵盖了“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和分子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交叉前沿学科” 和“药理、药化和药剂学”等领域。在这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上,师生同聚一堂,共同探讨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同学们的精彩学术报告,让与会人员了解到了各实验室、各科研领域最新的进展,墙报展示环节让同学们有了充分的交流、展示机会。
学术报告现场
同学们作口头报告
老师点评和同学提问环节
墙报交流现场
30日下午,钱锋为论坛致闭幕词。他首先向参与此次论坛的全体师生、组织者和志愿者们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接下来,钱老师从自身的职业发展经历讲起,感慨这十几年来国内医药公司和产业的巨大转型。2015年至今,国内药品研发的各个主要模块都在成型,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也在逐步地完善。他指出,研发的原创性不是目的,原创是为了最终真正能够做出一些使病人获利的药物。最后,钱老师希望能借此机会加强各院系间的跨学科交流,也希望论坛越办越好,不断地产生更丰富、更精彩的学术观点。
钱锋老师致闭幕词
论坛最后,由与会师生评选产生了10位“优秀报告人奖”和15位“优秀墙报奖”获得者,欧光朔和向烨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欧光朔老师与“优秀墙报奖”获得者合影
向烨老师与“优秀报告人奖”获得者合影
工作人员合影
论坛简介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始于2008年,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本论坛旨在为校内从事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实验室及博士研究生搭建一个综合性、前沿性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展示舞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科研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良好学术氛围。
本届博士生论坛由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与药学院联合主办,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工作组承办。
获奖名单
“优秀报告人”:任文冉、李亮魁、吴秋蓉、王洋、马慧达、张涛、孙瑜昕、陆叶、霍珂珂、钟砺涵
“优秀墙报奖”:李丽佳、赖方秾、赵联正、胡筱菁、周自强、孔文瑜、龚骞、陈彬娴、王佩亮、钟砺涵、詹童、刘金阳、孙玥、袁俊杰、陈泳佐